去年春天,小方和另外两个同学在宿舍闲聊时,又一次抱怨起学校周边吃饭的问题:食堂翻来覆去就那几样,校门口的小店价格又总让人觉得不划算。大家一拍即合:“我们自己做好吃又实惠的盒饭,给同学们送!”一个简单的想法,就这样变成了行动。
他们凑了点钱,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厨房。每天琢磨菜谱,就做家常味道,价格定得很实在,一份饭十几二十块。开始在朋友圈发菜单,在微信群里让大家“接龙”下单,然后三个人蹬着自行车,一栋楼一栋楼地送。没想到,同学们热情很高,第一个月就吸引了差不多五百个常客。
然而,热情很快被现实的麻烦冲淡了。订单全靠微信群里的“接龙”,谁想吃啥,就在长长的消息后面跟帖。每天晚上,小方他们都要花大把时间,把群里一条条零散的信息,手动整理成一份能照着做的清单。这活儿又累又容易出错。常常是饭都送到楼下了,才发现有错误,只能自己掏钱先给同学补上。一个月算下来,光花在人工整理订单和弥补错误上的时间精力,就占了成本的大头,三个人累得够呛,效率却怎么也提不上来。
“这样下去不行,迟早累垮。”小方意识到,必须改变这个原始的接单方式。五月份,他们尝试用了一个叫“群下单”的微信小程序。这一换,整个局面都不一样了。
现在,同学们在小程序里直接点餐、支付、填写备注,清清楚楚。小方他们也不用再守着手机一条条核对,后台自动生成一份完整清晰的订单列表,谁点了什么、有什么特殊要求、送到哪个自提点,一目了然。困扰他们很久的“漏单”、“错单”问题,一下子少了很多。小方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。”
后台还有个功能让小方他们特别喜欢:团队成员都能实时看到新订单和备货状态。以前需要互相打电话、发消息提醒“几点前要准备好多少份什么套餐”,现在系统自动通知,大家配合起来顺畅多了。
用了“群下单”小程序之后,小方团队的创业路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轨。他们能腾出更多精力去琢磨怎么把饭做得更好吃,怎么服务好更多的同学。那份源于“自己也想吃顿实惠可口饭菜”的朴素初衷,终于在一个数字小助手的帮助下,稳稳地落到了实处。他们的盒饭,也从最初朋友圈里的一个尝试,慢慢变成了校园里一个温暖又方便的选择。